固本浚源话倡廉

日期:2010-07-01  发布人:  作者:  来源: 浏览量:1899
     

 

 
固本浚源话倡廉
——从学习《廉政准则》和《四项监督制度》谈反腐倡廉
东宁党校 董继兰 
 
       古语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和成长,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敏感问题。1月18日,中共中央正式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这是党中央为党员干部筑起的一道“防腐墙”,也是帮助领导干部“固其根本”的一个重要手段。
为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全面落实《廉政准则》和《四项监督制度》,进一步提高东宁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和公信度,6月10号至18号,东宁县委党校与县纪检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廉政准则〉和〈四项监督制度〉培训班》。全县副科以上领导干部600余人参加了培训。
这次培训对东宁县各级领导干部的触动非常大,同时,《廉政准则》和《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证明了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已经告别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形成了制度反腐和科学反腐的稳固格局。
       说起来腐败并不是新鲜事物,腐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衍生品,而且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升级。这一特征,我们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高级官员腐败数字变化可见一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全国一共有2名省部级干部因腐败受到法律制裁;涉案金额俩人加在一起一共是两万多块钱。到了90年代,省部级干部因腐败受法律制裁的人数就上升到了15人。2000年到2003年是29人。涉案金额最少的几十万元,最多的达到几千万元。十六大以来的5年期间,共有77名省部级干部因为腐败问题受到处分;有30人移送司法机关;有3个省部级干部被判死刑。从这四个阶段的数字来看,28年的时间,高级官员腐败人数从2人上升到77人,这一现象说明了社会在发展中矛盾的自然规律性。
古话说:“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说到这里,我们回过头来反思一下,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分析:一个人的躯体中有可以提炼出能做七八块肥皂的脂肪;勉强够粉刷一间小屋子的石灰;还有可以做二十盒火柴的磷;还有一点铁刚够打成一根一英寸长的钉子,全部材料不过值十几块钱。但是如果交给你这些原料,让你重新组合成一个有生命、有思想的人,那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到的。这说明,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在于他的生命和思想。那么我们就应该好好珍惜性命、珍惜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去实现生命真正的价值。
       “得”与“失”是人生永远都绕不开的选择,我们不必苛求死后留下不朽的名,只求今生今世做人做官无愧于心。
 
(责任编辑:董继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