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记——改革开放40年》专栏:志合者 不以山海为远

日期:2018-08-03  发布人:朱萃芳  作者:徐光昊  来源: 浏览量:1370


       改革开放是一次永不停歇的远征。当昔日一个沿边小城,一跃发展成为龙江对俄开放的窗口,23万东宁人众志成城,也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见证了40年物换星移,岁月如歌,见证了40年栉风沐雨,跨越腾飞,见证了40年沧桑巨变,谱写出一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壮丽诗篇。《印记——改革开放40年》专栏,今天播出第二期《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四十年前,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国门初开,中国推开的是一扇眺望世界、变革求新的大门。而东宁作为黑龙江省对俄开最早的口岸之一,主动融入龙江对俄贸易的发展。回望四十年,东宁外经贸发展突飞猛进,从最初的摆地摊赚小钱,拎包过境的倒爷贸易,到如今的跨境电商网上贸易,境内外园区良性互动引领龙江对俄贸易新发展的“东宁模式”,“敢为善成 开放包容”的东宁人始终走在了时代浪潮之巅。
       这首歌在中国传唱广泛并影响深远,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越过大江南北,响彻黄河两岸,呼唤着生机盎然,融化着冰封的观念。开启国门,面向大海,东宁人在《春天的故事》里听到了涛声的轰鸣和走向世界的跫音,“跨出国门,延伸东宁人的脚步,开阔东宁人的视野”,一段书写东宁崭新历史的行程开始了。
       原东宁县长梁克义:我们这次应邀到苏联去,我是充满信心的,为什么说充满信心呢?一个是我们两国现在都在改革开放,第二我们和十月区过去就有很好的交往,第三,十月区和我们县对开展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都有需求,所以我们这次出去是充满信心的。
       1988年7月20日,东宁代表团首次出访苏联十月区获得圆满成功,双方签署了《中国东宁县和苏联十月区边境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书》,双方正式结成贸易伙伴关系,双方还签署了在十月区建设综合服务楼、彩色照相馆、中餐馆和种植西瓜、西红柿等相关协议及18份贸易合同。东宁对外开放,发展对苏贸易乃至全球贸易从此拉开了序幕。
       原东宁县边境贸易公司经理郎丰廷:我记得当时和俄罗斯(苏联)签的第一笔合同是不到13万瑞士法郎两车皮土豆,(后来)中国东宁边贸公司和十月区为的消费社双方互相交换货物,咱给俄罗斯供应的是桔子,给我的印象是130吨,还有服装等其他东西,大宗货是桔子,俄罗斯给咱们走来的是马口铁,鱼等东西。
       当时,前苏联对中国日用品的需求,国内对钢铁、木材、工程机械的需求,为东宁人开展边贸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东宁边境贸易迅猛发展,工人、农民、教师、机关干部,不甘人后的东宁人纷纷“下海”,到俄罗斯淘金。“一盒口香糖换一件皮大衣”的易货贸易催生了东宁1400多家边贸企业。1998年,我市提出了“利用口岸和资源优势,境内建基地,境外辟市场,实施产业化、外向化的双化联动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东宁边境贸易和边贸企业提档升级,东宁人在纷繁复杂的中俄贸易中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外贸发展之路。
       原县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张俊峰:出口建基地,境外辟市场,首先得到了省政府外经贸厅政研室的首肯,派了两次工作组帮助指导,国家外经贸部对俄合作司也派了工作组到东宁多次调研,到俄罗斯市场多次走访,肯定了东宁的做法。
       面对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东宁边贸人不断调整发展思路,在逆境中寻求突破,历经坎坷的东宁边境贸易终于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东宁人活跃在中俄两国之间,灵活运用市场资源,发现商机抢先融入,遇到问题迂回变通,在对俄贸易中把握前行方向,引领发展潮流,东宁成为中俄贸易平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伴随着“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成功获批,东宁的对俄贸易也将迎来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