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市精准脱贫工作简报第2期

多措并举促增收强化保障补短板

全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老黑山镇扶贫纪实

 

东宁市老黑山镇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民生工程,突出抓好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2018年,扶贫产业项目建设、“两不愁三保障”及“三通三有”等基础设施投入资金达到2600万元,有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增收,进一步改善了贫困村基础设施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7149人,有南村、黑瞎沟村两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目前已脱贫4397,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全镇贫困发生率为0.4%

合贫困户致贫原因、发展能力及现有基础条件等因素,采取因户因人施策,多措并举为贫困户脱贫增收找准门路,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实现7572元,其中97名已脱贫人员纯收入达到8871元,实现稳定脱贫。一是产业拉动增收。把发展优势产业作为除穷根的主要措施,发动并支持劳动能力较强的贫困户,发展见效快且长远的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一步到位、长效增收。全镇黑木耳总量从2016年的7500万袋壮大到1.2亿袋,建成满溢、国坤等7个菌包厂,形成全产业链,带动13户贫困户直接参与,年人均增收4300元。其中,和光村贫困户徐永德通过发展黑木耳产业年收入达9.8万元,实现稳定脱贫;北药产业规模增至4200亩并成立合作社,引导李悦宝、高维英、李宜强等10户贫困户入社,每户年增收近5000元;小杂粮、酿酒高粱及玉米、优质豆等特色种植业调整升级,带动9户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多元。二是就业促进增收。对半劳力、弱劳力等贫困人口采“量体裁衣”,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为其增加稳定的工资性收入。将扶贫与环保工作有机结合,创新设置了农药瓶回收员、秸秆离田监督员等公益性岗位,2018年全镇回收农药瓶16万个,太平沟村贫困户孙寿贵仅靠此项就增收2000多元;19名贫困人口被聘为秸秆离田监督员,人均年增收达到1000元以上,且作用发挥明显,离田工作我镇有11个村进入牡丹江50名;动员煤矿、酒坊、养殖场、菌包厂等爱心企业为贫困户提供20个就业岗位,其中,太平沟村贫困户李志锋到养鸡场打工,年增收达3.2万元;另外,还为49名贫困人口提供公益性岗位,聘用其担任村护林防火员、卫生管理员、生态管护员,确保了人均长期稳定增收3300元。三是金融保障增收。对于自身发展能力较弱贫困户,采取金融扶贫政策兜底保障,确保增收措施全覆盖。利用政策性扶贫资金投入庆财牧业代养肉牛,每户贫困户年分红2000元;协调农商行为贫困户带资入厂,满溢菌包厂带动贫困户年实现分红3000元;帮助11户有发展意愿的弱劳动能力贫困户办理贴息贷款,发展适宜产业。其中,南村贫困户姜义龙贷款4.5万开办食杂店,年收入达3万多元;黑瞎沟村贫困户薛同花贷款3万元开展猪牛养殖,年收入达3.8万元。

为确保贫困村退出质量,还加大配套设施建设投入,全力提升“三通三有”“三保障”水平,补齐民生短板。投资460万元修缮阳明村至黑瞎沟村柏油公路5.8公里,修建南村至煤矿屯水泥公路3.5公里;投资200余万元改造了村级宽带和电网;投资480万元,实施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投资158万元,完成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9户、C级危房改造13户、修缮房屋16户;投资135万元,修建村级标准化卫生所15个;投资110万元,加强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37万元,对南村、太平沟村等5个村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2018,全镇各村屯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促进了农村经济和乡风文明协同发展,南村和黑瞎沟村集体收入分别为75万元和16.8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16%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