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国军二打三岔口

日期:2011-07-08  发布人:  作者:  来源: 浏览量:4770
     

 

救国军二打三岔口
   
王德林率司令部撤入苏联,但他的许多部队还在抗战一线上。抗日救国军代总司令吴义成再度收拢余部,先联合东宁的各山林队、后联合吉林的抗日游击队等抗日武装,在日军立足未稳之际,两次攻打攻打东宁县城三岔口,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一打三岔口
    在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下,1933年1月10日,救国军总司令王德林、副司令孔宪荣撤出东宁县城,过境去苏联,日军占领了三岔口。三岔口与苏联接境,原是全县政治文化中心,又曾是抗日救国军的根据地。因此,日军对其十分看重。侵占后,立即大肆修筑工事,设立了守备队,驻扎了关东军和伪军。经过一段经营,日伪三岔口已“固若金汤”,并以此为据点,四处讨伐活跃于老爷岭、太平岭一带的零散救国军部队和山林队。
    身为救国军督战司令的张玉亭在三岔口失守后,并没有跟随王德林、孔宪荣去苏联,在当天的晚上,他带着两百多人的队伍,从下水磨沿北山根向道河的方向挺进,准备进深山后与日军开展游击作战。救国军前防司令吴义成也产生动摇想过去苏联,幸得周保中(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胡泽民及时劝他以民族大业为重,坚定抗日的立场,加上柴世荣的劝说,吴义成也认为,去苏联实及放弃抗日,愧对东北父老,遗恨无穷。便放弃了去苏联的念头,决心留下重整旗鼓,继续抗日。在周保中的帮助下,吴义成改组了救国军。吴义成任救国军代总司令,周保中任总参谋长,胡泽民任副参谋长,陈翰章为秘书长。派人联络散在各地的救国军余部,编成四个路,一个游击军。分别任姚振山、柴世荣、李延禄等为各路(军)的司令。
    救国军改组后,为重振军威,在周保中的积极努力下,吴义成同意在日军立足未稳之时攻打东宁县城三岔口。周保中与胡泽民亲自组织谋划这阅人多矣攻打东宁县城的战斗。联络各股抗日武装,组织起活动在东宁一带的原救国军督战司令张玉亭、东宁山林队的鲍老五、朱半拉子、李三侠等被打散的山林队,共2000余人的抗日队伍。
    日军占领东宁后,十分看重这块战略要地,它是通往乌苏里斯克和海参崴的重要通道。日军在县城里设立了以石田荣雄少佐为首的守备队,笼络汉奸成立了警察、项团、保卫团等反动武装。并加紧修筑在西山上的军事工事,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日军自称三岔口已是“固若金汤”。并以此为据点,四处讨伐活跃在太平岭一带的零散救国军部队和山林队,气焰十分嚣张。
    当时驻扎在三岔口的日军守备队有500人左右,另外还有保卫团、项团和警察队总兵力有1000多人。他们武器精良,弹药充足。装备除步枪机枪外,还有重机枪,掷弹筒,迫击炮等。日军仗恃优势装备,“训练有素”又有工事可守,狂傲无比,时常吹嘘“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
    救国军、山林队装备极差,仅有几?轻机枪,除部分人有步、机枪外,很多人没有武器。新参加到救国军中的青年,只有几颗手榴弹。群众叫他们“手榴弹队”。但救国军中多系富有民族气节的爱国人士和热血青年。他们时常倾吐肺腑“杀敌报国,匹夫有责”,“只要万众一心,何俱赤手空拳”。
救国军在出发前公布纪律:行军路上,秋毫不侵犯。他们一边行军,一军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驱日寇出东北……。东宁父老民众,听说救国军要打三岔口,眼含热泪,奔走相告。先是有群众把了解到的日伪武器装备,兵力分布情况向救国军作了介绍,继而一些群众自动组织了运粮队,在深更半夜把粮食背到救国军集结地小乌蛇沟、东大川等地。转角楼大户张元文,毅然将家里八米长的大板借给张裕亭部在攻城时过城壕用,还有群众自愿给部队当向导和挑夫。所以救国军对敌伪情况了如指掌,日伪对救国军要攻打三岔口则一无所知。
    1933年3月9,(农历二月十四)夜,抗日救国军、山林队等各路抗日部队云集三岔口城外,一场攻城的战斗即将打响。
    三岔口是当年救国军总司令部,官兵们对它怀有特殊的感情,如今,这里却成了日本人的天下,官兵们都怀着报仇雪恨的决心来到这里。
    三岔口是当年中功界河的西岸,依山傍水,物产丰饶,是东宁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抗日救国军的根据地。
    日军占领东宁后,十分看重这块战略要地,它是通往乌苏里斯克和海参崴的重要要道。日军在县城里设立了以石田荣雄少佐为首的守备队,笼络汉奸成立了警察、项团、保卫团等反动武装。并加紧修筑在西山上的军事工事,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日军自称三岔口已是“固若金汤”。并以此为据点,四处讨伐活跃在太平岭一带的零散救国军部队和山林队,气焰十分嚣张。
    驻扎在三岔口的日军守备队有五百人左右,加上项团、保卫团和警察总兵力有1000多人。他们武器精良,弹药充足。装备有轻机枪、掷弹筒、迫击炮等重武装。日伪军依仗着优势的装备和在西山上的坚固工事,大肆吹嘘“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救国军和山林队的武器装备虽然不及日伪军,但是,他们杀敌英勇,组织了大刀队、敢死队,没有枪支的组织了手榴弹队。
    救国军在出发前整肃军纪,行军路上秋毫无犯,所到之处,寸草不动,违者严惩不贷。他们一边行军一边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东宁父老乡亲得知救国军要打三岔口,都奔走相告。群众自发地组织起为救国军送粮和运送物资的队伍,汇入长城部队的行列。在地窨子(丰顺)、佛爷沟(胜利)、高安村、岭后集结的救国军和山林队,群众主动地帮助绑梯子,准备攻城器材,还有许多老百姓自愿给部队当向导和挑夫。 (责任编辑:党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