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970-01-01 发布人:
作者: 来源:
浏览量:2834
操作>>
时隔八年,我又走在了家乡的路上,一抹夕阳穿过远山将车水马龙的大街涂得金黄;路旁一行行身姿绰约的垂柳,向流淌而过的车河炫耀着婀娜;两行崭新的路灯夹道而立,列兵似的挺拔而直立;我抬起头,仰望那一幢幢崭新的高楼,一串串敞亮的玻璃窗户反射着耀眼的光,像一道道瀑布似的,从楼顶溅落下来,闪闪烁烁、流畅圆润。
八年前,我把大学录取通知书装进行囊,踩着这条路走去车站,登上去往外地求学的列车,一去就是八年。在此之前,这条路,我已走了十九年。上学放学、出游玩耍、去往集市或是往返车站,她伴着我一路前行,一起长大;我在哪里摔过跤,在哪段围墙边和谁吵过架,又在哪棵树下看知了,逗留到天黑忘记回家……都被它记录得清楚、明白。
小学的时候,这条路是沙土铺成的,路面高低不平、起伏不定,狭窄得连一辆汽车都无法通过。每每雨天,满眼望去除了泥便是水,来往的行人无不如跳芭蕾一般,一面挑着略为干爽的空地下脚,一面躲避大大小小的水坑,水坑之中还有玄机,大坑套中坑,中坑套小坑,层出不穷,稍不留神便会陷入其中,轻者被泥水浸湿裤管,弄脏衣衫,重者则扭其筋骨,伤及脚踝。道路两旁全是低矮破旧的平房,一座座小烟囱昂首挺立,慢条斯理地吐出一圈圈黑煤烟,把整个东宁上空涂得暮气沉沉。清晨,我们在黑烟的环绕下走到学校,个个都变成了小花脸;放学的时候,老师让大家排好队沿着路边回家,她就立即就被一队队的小学生占去了半边,骑自行车的人们虽全神贯注、小心翼翼,还是时常会因躲闪不及而发生大大小小的事故。
后来我上了中学,这条路被改造成柏油路,下雨时再没有了陷阱般的坑中之坑,路面也宽了一些,勉强能通过一辆小汽车,但只要有车开来,行人就别想走了,只好找个犄角旮旯先让着,再着急也不能跟四个轮子的抢;到了晚上,这里就只剩下一片漆黑了,晚自习的时候,一定要备好手电筒,否则就只能闭着眼睛往前走了,反正睁着眼睛也什么都看不见,能顺利通过就算命好。
八年过去了,华美的高楼取代了平房和小烟囱;拓宽重筑后的混凝土路面,再也不会被泥水阻碍前行;各种车辆在双车道上并驾齐驱、来去自如;花草树木身姿摇曳,力争上游的红毛柳彰显着不屈不挠的意志;明亮的灯光为下晚自习的孩子照亮回家的路……不见了当初的模样,这条路早已脱胎换骨、神采异常。
暮色降临,我深情地望着这条驮我长大的路,三十年的变迁,这条道路不知见证了多少相濡以沫、离别惆怅,多少人曾在她的背上摸爬滚打、劳作耕耘?多少人曾在她的背上演绎幸福生活的历久弥新?她的荣辱与兴衰,不正是家乡巨变的代表?她和谐舒展的美好风光,不正是家乡人不懈追求和创造的结晶吗?她,不正是家乡人们走上的幸福的路、小康的路吗?
伴着家乡发展的跫音,家乡的路正慢慢地伸展,伸向未来与远方,而且将会更长、更宽广……
(责任编辑:庄丽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