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分类: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 发布机构:农业农村局
  • 发文日期:2014-09-03
  • 名称:东政办发〔2014〕13号-东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宁县推进黑木耳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 文号:东政办发〔2014〕13号
  • 关键字:
东政办发〔2014〕13号-东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宁县推进黑木耳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 来源:

东政办发〔2014〕13号

 

 

东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东宁县推进黑木耳产业发展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有关直属单位:

《东宁县推进黑木耳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第15届1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东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6月11日

 

东宁县推进黑木耳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促进我县黑木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推动黑木耳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加速产业提档升级为目标,全面实施“六化”战略(标准化、集约化、科技化、工厂化、品牌化、组织化),强化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组织创新,转变发展方式,缩减生产总量,打造绿色有机产品,大幅度提升质量效益,实现产业富民强县的双重目标。

二、发展目标

通过“六化”的推进,到2018年,全面走上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实现黑木耳产业提档升级。具体目标:

(一)栽培。到2018年,全面开展绿色、有机黑木耳生产,栽培总量控制在10亿袋以内,精品率达到70%以上。黑木耳年产值达到50亿元,直接拉动农民人均增收2.7万元,实现效益倍增。“1+x”发展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果,黑木耳之外的食(药)用菌得到推广,至少3个品种初步形成栽培规模。

(二)产品加工。到2018年,黑木耳食品加工率达到20%,产品精深开发形成规模;打造一批高端产品,培育1个以上驰名商标、5个以上著名商标,年加工产值达到30亿元。

(三)菌种菌包加工。到2018年,建成20家日产能力10万袋以上的大型菌包菌种厂,工厂化率达到50%以上。

(四)菌用生产机械加工。做大黑木耳(食用菌)生产机械加工园区,实现机械加工产业快速发展,到2018年,实现年产值3亿元,满足东宁周边市县的生产机械需求。

(五)废弃菌袋回收加工利用。深度拓展废弃菌袋多元化利用渠道,到2018年,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率达到95%,产值达到2亿元。

(六)构建现代市场交易体系。把黑木耳传统交易物流方式与电子结算、电子商务、大型现货交易平台相结合,用传统批发市场为前端电商交易提供检测、备货、仓储等功能,用“现货交易+电商”模式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三、工作任务

(一)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产业整体运行质量。以实现黑木耳全产业链标准化为目标,制定实施标准,将标准贯穿于生产、经营、加工、流通、监管的全过程,形成从源头到终端产品的全程标准化。

1、菌种标准化。制定菌种质量鉴定标准和菌种厂工艺流程操作标准,由菌种厂严格组织实施,依靠菌种厂集中统一生产,实现全县菌种优化和品种统一。

2、菌用生产资料标准化。制定菌用木屑、麦麸子、豆饼粉等菌需物资的质量标准,由菌需物资大市场及经销商遵照实施,保证菌用原材料投入品优质安全。

3、菌包制作标准化。制定菌包质量标准、工艺流程规范和责任认定办法,规范菌包厂运行,保障从业双方权益。

4、栽培技术标准化。制定黑木耳绿色栽培技术标准、无公害栽培技术标准、有机栽培技术标准和棚室立体化栽培技术标准,通过大规模培训和示范观摩推广实行标准化。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申报认定,将东宁地方标准提升为国家标准。

5、产品质量体系标准化。针对黑木耳初产品及各类加工品分别制定质量分级分类标准及加工、包装、贮存、运输的相关标准,形成完善的产品质量体系标准,全程指导黑木耳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

(二)大力推进集约化生产,彻底转变发展方式。变“以量取胜,向资源要效益”为“以质取胜,向管理、技术要效益”,走优质高产高效发展之路。

1、控制栽培总量,实行精细管理。淘汰目前依靠规模大、管理粗、大路货、效益低的发展模式,将全县黑木耳栽培总量控制在10亿袋以内,推行规模小、管理精细、精品高效的发展模式,使黑木耳精品率达到70%以上,质量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2、纠正栽培数量的季节性失衡。缩减春耳栽培规模,适度扩张秋耳栽培比重,使菌用原材料需求、劳动用工需求在季节上趋于均衡,缓解原材料和劳动用工的供应紧张,有效抑制价格上涨,降低生产成本。

3、加快棚室栽培推广步伐。新建棚室15000栋,棚室总量达到18500栋,棚室栽培总量达到5亿袋,占栽培总量的50%,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效益提升与污染治理双赢。

4、提升园区设施水平。整合国家、省政策性项目资金和本县财政资金集中投入,动员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建设1—2个高标准大型棚室化园区,改造提升既有设施,完善园区功能,深度发挥园区集聚效应。

(三)大力提升科技化水平,切实提高研发能力。以科技武装产业,将科技渗透到产业链条各个环节,有力支撑产业发展。

1、加大研发机构建设力度。提高自主研发能力,集中财力扶持建设县食用菌研发中心,完善科研设备设施,引进高端专业人才,使之成为一流的科研院所。

2、大力开展产业技术研究。自主研发与引智研发相结合,与东北农大、省农科院、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攻关,研发适宜东宁特点的优质高产黑木耳菌种、“两高一优”栽培技术、新型机械和食药用菌新品种栽培,为产业高效发展提供科技动力。

3、加大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认真总结技术成果,提高技术培训工作,奖励乡土科技人才,设立专门的黑木耳电视频道,开设食用菌技术学校,推动技术成果推广转化。

4、打造监控检测和质量可追溯体系平台。建设国家级黑木耳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在县内建立质量监控中心,联网全县栽培基地,形成完善的监控网络,实时监控生产管理现场,对违规用药者及时取证打击。建设国家级黑木耳质量检测中心,对农残、重金属、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等进行全面检测。在此基础上,建设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为东宁黑木耳产品提供可靠的质量安全保证。

(四)大力推进工厂化生产,实现产业关键环节跨越式提升。解决目前加工厂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特别是菌包菌种主要依靠作坊生产、效率低、能耗大、污染重的问题,以东宁经济开发区和绥阳工业园区为重点,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全面加快工厂化进程,推动产业关键环节实现跨越式提升。

1、推进菌包菌种工厂化。建设2家年生产能力500万袋的大型二级菌种厂,优质菌种自给率达到60%以上。建设20家日生产能力10万袋以上的大型菌包厂,菌包工厂化率达到50%以上。全力开展招商劝业活动,以吉林黑尊、黑龙江佰盛为重点,合理布局建设一批大型菌包厂,将分散的农业生产逐步转向工业生产,实现产业模式和农村人口“双转”,使制菌生产力得到革命性提升。

2、推进菌用机械工厂化。以东宁黑木耳(食用菌)生产机械加工园区为主要平台,将东宁及周边市县的菌用生产机械加工厂吸引到园区。到2018年,建设10家菌用机械加工企业,年产值达到3亿元,生产粉碎机、筛料机、拌料机、装袋机、窝口机、刺孔机、灭菌锅炉、装备式大棚等系列产品,实现产业配套、市场竞争力强劲。

3、推进黑木耳食品加工工厂化。大力发展黑木耳食品加工业,加速黑木耳产品转化增值。推进产品的精深加工,开发礼盒类精包装产品、佐餐菜类即食产品、多糖类功能性产品,黑木耳加工率达到20%,年产值达到30亿元。

4、推进废弃菌袋回收利用工厂化。依靠招商引资,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强废弃菌袋综合开发,提高回收利用能力。到2018年,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率达95%,年产值达到2亿元。

(五)大力推进品牌化经营,提升东宁黑木耳竞争力。将培树品牌作为拉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增强实力、挖掘潜力、凝聚合力,打造实力最强、知名度最高、绿色有机富养、普遍行销高端市场、行业标志最高的东宁品牌,在品牌化经营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1、打造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劝业建设一批大型黑木耳产品加工企业,运营雨润黑木耳加工厂,依托龙头载体打造高端产品、凝聚品牌实力。

2、构建现代市场交易体系。引导雨润建设大型电商交易平台,引导企业与渤海、舟山等国家级现代交易平台合作,实现电商化、资本化运作。把黑木耳传统物流交易方式与电子商务、大型现货交易平台结合起来,以传统批发市场为前端为电商交易提供检测、备货、仓储等功能,用“现货交易+电商”模式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3、培育商标品牌。鼓励企业建设面向欧盟、北美、日本、东南亚的ISO质量管理、HACCP食品安全管理等出口认证体系,制定奖励措施,培育一批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拉动东宁黑木耳产品步入高端市场,增强东宁黑木耳市场竞争力。

4、打造园区基地品牌。在建立监控检测和质量可追溯体系平台的基础上,加强园区监管,构建园区和栽培户质量安全信用评价体系,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准的,授予绿色无公害栽培园区或栽培户品牌;发现使用违规药剂的,立即摘牌并列入黑名单。推进绿色和无公害黑木耳基地认证,建立一批绿色无公害栽培基地。

5、凝聚文化品牌。深入挖掘东宁黑木耳发展历史、技术人文、市场园区、生态环境、营养价值等内涵,开发旅游观光产品、开展文艺创作演出、培育饮食民俗文化,通过穿线和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东宁黑木耳产业文化品牌。

6、强力整合品牌。建设全国性的黑木耳高层次网站,开展集中统一的对外宣传,在东宁黑木耳产品包装上统一印制“东宁黑木耳”地理标志、“中国黑木耳第一县”字样和统一设计的logo标志,提升整体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六)大力提升组织化水平,优化产业发展主体。坚持政府引领与社会化驱动双轨并行,协力提升产业组织化水平。

1、发挥政府引领作用。以政府及所联系的组织为纽带,充分发挥产业部门规划协调、规范指导、跟进服务功能,引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发挥协会助推作用。利用县、镇、村三级食用菌协会技术交流、互帮互助、行业自律,利用全国黑木耳分会单位的影响力助推产业发展。

3、发展黑木耳专业合作社。依托中央财政直投农民合作社契机,扶持黑木耳专业合作社发展。依托合作社把个体生产者组织起来,统一技术标准、原材料采购、生产管理和商标品牌,实现降低成本、提升品质、保证最佳效益的目标。适时成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加强产业统合,引领产业迅速向更高水平迈进。

四、推进措施

(一)科学规划产业发展。立足产业现状,确立发展目标,找准发展路径,规划重点工作,科学制定《东宁县黑木耳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2018)》,并严格组织实施。

(二)逐年分解任务,分步推进实施。将《东宁县黑木耳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2018)》中规划的重点任务,根据其重要性、紧迫性和在产业链条中的关联度,按年度逐年编列,分解任务,明确时限,落实责任,纳入年度考核,确保产业发展目标逐步实现。

(三)配强产业机构,强化产业推进。调整县黑木耳产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将相关部门全部纳入。强化黑木耳产业办职能,配强队伍,全面负责产业的推进、服务和监管工作。

(四)加强各镇对产业的推进力度。各镇要将黑木耳产业发展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重点推进,各镇产业办要专司黑木耳产业,并保证不少于2—3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

五、组织机构

为加大黑木耳产业推进力度,调整东宁县黑木耳产业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组  长:孙吉舜  县政府县长

副组长:肖长旭  县政府副县长

成  员:戴元平  县供销联社主任

陈春发  县物价局局长

郭建新  县经合局局长

黄克峰  县农业开发办主任

姜继远  东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

姜士军  县农业局局长

        刘  娟  县卫生局局长

娄可洲  县公安局局长

王宗伟  县工商局局长

        闫  肃  县财政局局长

杨秀利  县安监局局长

于宪龙  县食药监局局长

        张恒恢  县发改局局长

        张慧颖  县科技局局长

        张秀月  县林业局局长

赵  波  县质监局局长

朱昌新  县商务局局长

胡新波  县交警大队大队长

肖国海  县环保局副局长

房忠志  绥阳镇镇长

李兆功  东宁镇镇长

王永波  三岔口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

李作清  老黑山镇镇长

法玉民  大肚川镇镇长

邱  强  道河镇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黑木耳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监管、督办等工作。办公室设在县供销联社,办公室主任由戴元平兼任。

 

附件:1、2014年东宁县黑木耳产业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2、2015—2018年东宁县黑木耳产业工作计划表